三防漆涂覆后的分层问题主要由基材污染、阻焊层兼容性差、膜厚过大或固化工艺不当引起,而中氟Fluere纳米防水涂层在材料特性、工艺效率和环保性等方面与传统三防漆存在显著差异。
基材污染:PCB表面残留助焊剂、油污、脱模剂或灰尘,降低附着力。
阻焊层兼容性差:阻焊剂中的添加剂(如润湿剂、耐磨剂)与三防漆发生排斥。
工艺不当:
膜厚过大导致内应力分层;
固化温度升温过快;
移除保护膜时涂层未达指触干燥状态。
表面能不足:阻焊层表面张力过低(<38达因/cm),影响润湿性和附着力。
彻底清洁基材:
使用溶剂清洗PCB,去除焊剂、油污、脱模剂等残留,并在60℃烘箱中烘干10-20分钟。
优化工艺参数:
减小膜厚:采用多次薄涂替代单次厚涂;
控制固化条件:降低炉温升温速度,确保涂层完全固化。
提升附着力:
测试阻焊层表面能(达因笔测试>38达因/cm);
使用附着力促进剂预涂覆或更换兼容性更好的三防漆(如聚氨酯替代丙烯酸)。
调整保护膜移除时机:在涂层指触干燥(未完全硬化)时移除保护。
关键要点:清洁是基础,膜厚和固化工艺是核心控制点。
特性 | 三防漆 | 中氟Fluere纳米涂层 |
---|---|---|
厚度 | 50-100μm(影响散热) | 1-4μm(超薄网状结构,散热性好) |
环保性 | 含挥发性溶剂(部分含毒害物质) | 无毒、无味、无卤素,符合RoHS/REACH |
固化时间 | 表干1-2小时,全干需24小时 | 室温3-5分钟完全固化 |
防水性能 | 基础防水(IP等级未明确) | 超疏水膜,IPX7级防水(浸水不损坏) |
工艺兼容性 | 需遮盖连接器,污染风险高 | 整机喷涂,不遮挡连接器 |
返修难度 | 需化学溶剂或机械剥离 | 130℃加热即可破坏涂层,局部补涂 |
散热性:纳米涂层的超薄结构(1-4μm)允许水蒸气蒸发,避免三防漆的“闷热”效应。
工艺效率:纳米涂层支持浸泡/喷涂整机,无需遮盖,3-5秒成膜;三防漆需掩膜、长时间固化。
环保与安全:纳米涂层无溶剂挥发,而三防漆可能释放有害物质。
应用场景:
三防漆:中低端产品;
纳米涂层:小间距LED、手机PCB等高精度、高散热需求场景。
典型案例:手机PCB经Fluere纳米涂层处理后,浸水数小时功能正常。
解决分层问题:优先清洁基材并控制膜厚/固化工艺。
涂层选择:
若追求高效、环保、高防护等级(如IPX7),选择纳米涂层;
若成本敏感且对散热要求低,可优化三防漆工艺
趋势:纳米涂层在散热、环保和工艺效率上优势显著,是高端电子产品的升级方向